持續優化招投標領域營商環境出實招
努力惠企便企降低交易成本見實效
許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把優化招投標領域營商環境與公共資源交易業務有機融合,用優化營商環境成果推動整體工作高質量發展,在招標投標領域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帶動、引領下,改革創新不斷深入,交易監管逐步加力,電子交易系統不斷完善,交易過程更加透明,交易活動日趨規范,服務水平日漸提升,交易規模不斷擴大,交易的透明度、公平度、滿意度不斷上升。2022年1-11月份,中心共組織進場交易項目450個591宗,交易總額142.8198億元,成交預算總額133.5664億元,成交總額131.8242億元,節約資金3.2974億元,節支率3.11%,增值金額1.5552億元,增值率5.67%。
(一)實現投標“零”跑腿,讓項目加快“速度”。一是創新提升交易系統功能,優化系統流程30多項,做到從最初需求委托到最終檔案歸檔的線上“一網辦理”,實現了交易項目“零跑腿”。投標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材料下載、文件上傳、參與評標(審)、遞交保函等交易環節各項工作,極大方便了市場主體。二是研發上線了檔案電子化系統,所有交易項目檔案可以“一鍵歸檔”“一鍵查詢”“一鍵調閱”,實現了檔案管理的數字化、規范化。三是推行電子營業執照應用。積極推動電子證照在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的應用,實現了電子營業執照數據互聯共享,投標企業無須再上傳紙質營業執照掃描件,可以實現一鍵掃碼認證登錄,在線辦理企業注冊、登記、入庫等相關業務,不再只限于CA證書、賬號密碼等傳統登錄模式,預計每年可節約投標企業交易成本1000萬元。四是實行進場零要件承諾制。在全省率先提出“零要件”進場交易,打破原來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再受理的傳統,進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工程建設項目不再提供任何進場資料,實行承諾制進場登記,切實為招標人減少要件材料,減少了企業辦事的時間。
(二)實現開標“零”見面,讓投標更有“廣度”。一是為有效應對疫情,助力“復工復產”,推出了網上“不見面”開標新模式,實現招標文件網上獲取、投標文件在線遞交、投標保證金網上繳退、中標通知書網上發放等多項功能,全國各地投標人坐在“家”中,就能對開標情況一目了然,讓開標過程更公開、更透明、更規范,有效做到了“零聚集”“零傳染”,讓交易主體“線下不見面、線上面對面”,提高了交易主體各方的獲得感。二是實現“保證金網上自動收退”。徹底解決投標保證金退還慢問題,目前我市已實現30分鐘內網上自動退還投標保證金及同期銀行存款利息。三是惠企助企政策更優。探索工程建設項目信息預公開機制,實行清單管理保障進度,年度市本級重點項目目錄出臺后,把進場重點項目納入臺賬進行清單式管理,在中心網站適時公開;增設“企業風采展示”版塊,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搭建智慧推介平臺,加大對企業產品的推介力度;擴大企業回訪覆蓋面,進一步了解企業發展中難題堵點,想法訴求,為企業出謀劃策,建立常態化溝通聯絡機制。
(三)實現監督“屏對屏”,讓監管更有“力度”。一是研發開通在線監管平臺,實現了線上綜合監管、行業監管、投訴質疑,行業監督部門通過監管平臺可對項目信息進行在線監管。同時,在線監管平臺與交易平臺視頻監控系統進行了實時“全方位、全區域”互通,行政監督部門、業主單位可在電視屏前進行“不見面”實時監督,實現了交易項目從進場交易到開評標全過程的線上監督“全覆蓋”。二是加強代理機構和評標專家管理。出臺了《代理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交易信用管理辦法》,編制了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評價小程序,使對代理機構從業人員的評價有了抓手,達到了規范行為、曝光警示、促進工作的目的。出臺《許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關于做好政府采購評審專家“一標一評價”工作的通知》,從專家抽取、進入評標現場、工作情況等全程予以規范,每季度將專家評價情況上傳至中心信用專欄予以公開,接受社會監督。三是建立招標計劃提前發布機制。招標人在招標公告發布之日前至少30日,應在許昌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招標計劃,積極擴大招標信息的知曉面,投標人可以根據網上公開的招標計劃提前獲取項目信息,切實提高招標投標活動透明度和交易質效。
(四)實現服務“零”距離,讓交易更有“溫度”。一是搭建了線上“銀企橋梁”即公共資源交易金融服務平臺,企業利用中標通知書和合同即可向銀行申請誠信貸款,目前已有8家金融機構入駐平臺,為中標企業提供“政采貸”、“中標貸”等金融服務。二是持續降低交易成本。上線電子保函系統,在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全面推行電子保函服務,已有619家企業使用銀行保函代替工程項目保證金,涉及保額1.8億元,極大降低了投標企業參與招投標項目交易成本。出臺《關于推行信用承諾替代及取消投標保證金的通知》,在中小微企業中全面推行信用承諾代替投標保證金,依法必須招標的工程項目鼓勵招標人取消投標保證金,非依法必須招標的工程項目可取消投標保證金。三是加大項目信息公開力度。發布招標公告前對采購需求網上征求意見,中標公告公開評標打分情況,上線交易過程網上“可視化”系統,市場主體可以隨時查詢交易進度,中標結果公示信息包含評標委員會打分情況、否決投標原因及異議(質疑)和投訴渠道。四是建立“321工作機制”。對集中采購項目實行工作聯系函溝通,3個工作日內完成與采購人采購需求對接,2個工作日內完成采購文件編制,1個工作日完成采購公告(采購文件)發布。建立“1+1”項目專班推進等機制,對市重點項目、重大工程開辟“綠色通道”,實現“快速受理、優先受理、容缺受理”,確保了中心城區智慧停車特許經營等重大項目項目順利完成招標投標階段工作。
(五)實現評標“零”接觸,讓評審更有“準度”。著力破解交易活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努力為各部門、單位提供更優質、高效、便捷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一是對評標系統進行了優化,實現了投標企業(供應商)和招標(采購)人的“在線”會話答疑,確保投標企業(供應商)與評審專家“零接觸”。二是對評審專家抽取流程、抽取制度、抽取環境等進行了全面的提檔升級,招標(采購)人或其委托的招標(采購)代理機構可“一鍵”在省綜合評審專家庫或省政府采購評審庫隨機抽取所需的專家,由電腦進行短信通知,并在開標前將評審專家名單用密函打印,做到了抽取人員“主體化”、抽取需求“清單化”、抽取過程“電子化”、抽取結果“保密化”,不斷以“科技+服務”堵死各類廉政風險。三是積極推進遠程異地評標。實現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目前與開封、平頂山、漯河、鶴壁、貴州省畢節市等地市和市轄各縣開展遠程異地評標108次,進一步提高了評標公平性和公正性。
今后,許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這個中心,突出公開公平公正、干凈高效兩個重點,重點做到健全制度機制,在強化全鏈條全要素綜合監管上實現新突破;全面規范提升,在標準化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堅持科技推動,在數字化智能化建設上實現新突破;突出優質高效,在便民服務上實現新突破。